从扬子饭店的前世今生看南京“城市双修”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
南京被称为“民国建筑的大本营”,一座座民国建筑既是南京的文脉,也是南京人的悠悠乡愁,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城市的改造也不可避免。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特别是旧城改造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如何和谐共生?对文物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发挥新价值?
南京规划人科学谋划,在老建筑的修复和改造中,尽可能地提取原有的建筑符号,并注入文化和创意,在修复后展现出南京古都特色风貌。在这方面,对南京老下关著名的民国建筑——扬子饭店的修缮和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近日,南京市城市规划协会组织近200名规划师实地调研了位于鼓楼区宝善街2号的这一民国建筑并邀请方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教授周琦现场开展讲座。
红屋顶、灰墙面、圆拱形的窗和门……南京唯一一座“欧洲城堡”式的民国建筑历经了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
1898 年,南京下关开埠之后,下关大马路地区一度成为南京的商业中心,“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广为流传,大量外国客商驻留在此。
1912 年至 1914 年,法国人法雷斯出资申请并设计建造了当时命名为“法国公馆”的扬子饭店,这是南京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最早的一家西方人开办的高级宾馆。共建有西式楼房5栋61间,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古朴典雅,颇具异国情调。
扬子饭店旧影
岗位在这幢旧式洋楼里发生过许多故事
扬子饭店在民国之初落成后,曾被国民政府外交部指定为招待各国使节的定点酒店,外国政要、使节访华时多下榻于此,而下榻扬子饭店的近代中国知名人士更是不胜枚举。
宋庆龄
1933年4月4日,宋庆龄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代表团一行,为营救陈庚、罗登贤等著名革命者,以及探视慰问国际友人牛兰夫妇,专程来到南京。为避免国民党特务的跟踪监视,选择了由外国人经营的、相对安全的扬子饭店。
四大修缮改造目标 重现当年风貌
扬子饭店作为南京市民国建筑的杰出代表,已被有关部门列入重新利用的计划之中。据周琦教授介绍,扬子饭店在修缮和改造中重现当年的风貌,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恢复扬子饭店周边的历史风貌、外部的造型特征和内部的装修风格,使其成为南京市以及下关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2、通过置换的方式腾出扬子饭店的旧址,恢复原先的酒店功能。
3、收集、整理、展示与扬子饭店相关的文史资料,在对原址重新使用的基础上,加入展陈、观光、游览等博物馆功能。
4、根据实际需要在旧址旁修建新的配套设施,使扬子饭店成为集餐饮、住宿、会所与康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民国风情酒店,在保护原址旧貌的基础上,突显其浓厚的民国特点。
鸟瞰效果图
双重保护 恢复功能 提升品质
“饭店在修缮设计中,贯穿始终的原则是对有形的文物和无形文化的双重保护,恢复扬子饭店的旅馆功能,同时提升建筑的使用品质。”
饭店保存至今,总体现状基本完好。餐厅、客房和大空间是首先被确认为必须完整保留的功能,这些旅馆的必须功能作为扬子饭店的文化和载体,在此次设计中以其历史原貌再次得以呈现。
饭店主楼四个外立面均为明代城墙砖,是立面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至今,从墙体的砖块中仍可以辨认出当时烧制城砖时留下的一些信息,这是研究南京城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饭店建筑内共有五部木结构楼梯,有些木制栏杆中镂刻着中国特色的花草图案,有些则是欧式风格,设计精巧。在修缮过程中,去除后期加设的地砖及加建部分,恢复楼梯的历史原貌。破损部位用原样式、原材料进行加固和更替。
饭店主楼屋面均为坡顶,屋顶是非常显眼的红色。据研究,100年前扬子饭店刚建成时,屋顶是灰色铁皮,这也符合当时英、法本土建筑的风格。上世纪50年代后,屋顶刷成了红色。周琦教授说:“现在的大部分南京人对扬子饭店的记忆,是红色屋顶的。所以在慎重的斟酌后,我们决定恢复大家更能接受的红色屋顶。尊重人们记忆中的样子。”
饭店原有门窗均为木制,少数房间仍然保留了老式门把手,都进行了重点保护。此外,还对所有塔楼构件采取加固措施,加其耐久性和安全性,对重要构件加以保护保留。
解决场地的排水问题及半地下室入口的截水问题。按历史照片,拆除二层外廊、三层阳台、露台部位的后期搭建,恢复历史原貌。
露台上的后期搭建
在百年之前的建设中引入先进的建筑文化,同时认可并保留了南京建筑元素,这座被周琦教授称为“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的扬子饭店,在沉寂了60多年后,最终得以修缮而焕发新生。
经济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不能以割裂历史的脉络为代价。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扬子饭店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的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扬子饭店的修缮和改造与“城市双修”的理念相得益彰。
城市修补,保障民生,像扬子饭店这样的典型案例南京还有很多:将白云亭农贸市场改建为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子;对老旧小区更新,通过加装电梯、完善配套等措施改善环境......
修补城市历史、修补城市文化、修补城市功能,这些都是回应“保护与发展”这个时代难题的最好答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
论文征集